首页 > 财经新闻/ 正文

?与合规,信息披露等有关的51个问题。广州银行的不良处置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关键问题的讨论。

来源 2020-12-01 08:18:59 财经新闻


  继十年前第一次喊出要上市的广州银行【广州银行是由广州市政府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前身为在46家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的广州城市合作银行,成立于1996年9月17日。】,最近又有新的“重要进展”。11月27日,广州银行IPO【IPO全称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募股),是指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获证监会反馈意见,证监会一口气提出了51个质询问题,证监会要求广州银行补充说明,历史上代持事项发生的原因,清理是否合规,目前股权中是否尚存在信托、委托代持等名义股东与实际股东不一致的情形,是否存在股权权属不清等潜在纠纷,是否存在对赌等特殊协议或利益安排的情形,贷款集中度、不良贷款与处置、股权问题再次被市场重点关注。

  贷款集中度较高房地产占最大头

  根据11月27日证监会官网发布的《关于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09月11日在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反馈意见》(以下简称“反馈意见”),证监会针对该行房地产业贷款占比较高以及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较高的问题进行了询问。

  从贷款结构来看,房地产贷款【房地产贷款是指贷款的用途是房地产或以房地产作担保的贷款。】稳居广州银行对公贷款第一大户。反馈意见指出,广州银行公司贷款业务主要分布在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三个行业,其中房地产占比约25%。证监会要求广州银行结合房地产市场调控趋严,房地产业贷款的发放条件,需提供相应抵质押物的具体情况,补充说明该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占比较高的原因、房地产业贷款质量是否下降等。招股书【招股说明书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时,就发行中的有关事项向公众作出披露,并向非特定投资人提出购买或销售其股票的要约邀请性文件。】显示,2017-2019年,广州银行投向房地产业公司贷款和垫款余额分别为245.03亿元、316.99亿元和350.5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4.46%、13.22%和11.9%,占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2.88%、25.61%和25.61%。

  有银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受区域的影响,地方银行可贷资金领域不多,房地产贷款项目因有优质项目作抵押,属于信贷优质资产,所以不少银行在房地产投放量很大,但也承受着相应的风险,一旦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银行资产质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从客户贷款集中度来看,反馈意见还指出,广州银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较高,2017年还超过监管指标标准,要求其请按业务类别,披露报告期【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帕氏指数,是1874年德国学者帕煦(Paasche)所提出的一种指数计算方法。】内前十大客户的主要情况,说明超过相关监管指标标准的原因,说明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广州银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分别为60.70%、45.80%、47.62%,其中,2017年指标超过监管要求的≤50%标准,近年来该指标虽有下降趋势,但依然处于高位。

  不良处置被重点询问

  面对不良贷款加速暴露的风险,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成为越来越多银行的当务之急。关于广州银行的资产质量以及不良贷款相关处置情况也被证监会重点关注,在反馈意见中多次提及。证监会要求广州银行说明,报告期内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变化的原因;2018年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的原因;报告期内公司转出和核销不良贷款的具体情况,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及制度流程。

  截至2017-2019年各期末,广州银行不良贷款合计分别为24.78亿元、20.62亿元和35.18亿元,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6%、0.86%和1.19%。对此,广州银行在招股书中解释称,该行2018年末不良贷款总额及不良贷款率较2017年末有所下降,主要因为该行综合运用核销、转让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截至2019末,虽然该行通过核销的方式压降存量的不良贷款,但随着该行贷款规模增长及经济下行压力增加,该行2019年末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总额均有所上升。

  而此次反馈意见中,针对报告期广州银行存在不良贷款核销和不良资产转让情形,证监会要求其进一步说明,不良资产处置及核销的范围、依据、流程、审议程序及权限;转让不良资产的定价依据,不良贷款的出售对象是否与发行人存在关联关系;相关资产转让交易、信托交易是否存在发行人需要承担回购、保底、承诺收益、承担服务以外额外义务等责任的条款或变相条款等。

  处置房产纠纷不断

  曾引发负面舆论潮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银行“卸载”不良“包袱”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不久之前,该行因处置不良资产包却引发纠纷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据报道,有购房者通过司法房产拍卖的形式低价购入了广州银行处置的房产,但在交清全款后,出现了天价“续建费”,以及无法入住、无法过户的交付纠纷。购房者本想通过法拍房低价捡漏,却没想到赔了夫人又折兵。

  广州银行2019年年报显示,广州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5.18亿元,同比增长70.59%,不良贷款率1.19%。迫于不良资产处置压力,2019年,该行通过现金清收、损失核销、以物抵债等手段,处置不良贷款23.88亿元。而在2018年,该行更是处置了44.53亿元不良贷款,令2018年不良率从年初的1.36%迅速压降至0.86%。银行处置的不良资产虽然有着价格低的显著优势,但是在不良资产“高速”运作之下,潜藏的未知风险极大。

  股权问题广州银行“心病”

  对于银行上市而言,股东和股权结构一直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此次反馈意见中,证监会要求说明广州银行设立时主要股东的股权结构情况;说明实际控制人直接或间接持有发行人股份比例;广州银行现有股东是否符合法定资格;尚有股东未确权事实是否构成股权不清晰;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报告期内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等。

  招股说明书披露,2017年1月1日-2020年4月30日,共发生2466笔股权转让。截至2020年4月30日,由于股东人数众多,广州银行尚有311名非自然人股东和1114名自然人股东未完成确权。而事实上,股权问题曾是广州银行的一块“心病”。回顾广州银行的上市之路,早在2009年9月完成重组后,该行就曾提出三年上市的口号,但始终未有实质性进展,市场观点多认为,股权过于集中是广州银行上市的一大阻碍。

  多次被监管通报批评

  在风险因素章节,广州银行披露了存在操作风险、声誉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合规风险等。其中,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而在广州银行IPO事宜获证监会反馈前夕的11月23日,广东通信管理局发布的通报显示,广东通信管理局发现疑似存在问题App 237款,经核验确定问题App 88款。其中,包括广州银行以及该行的关联方广州农商银行。

  根据通报,广州银行信用卡中心旗下“广银信用卡”App存在“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同意存储权限不同意相机权限无法正常使用更换头像功能”、“隐私政策未发现描述响应时限的条款”等问题。

  广州农商银行存在的问题包括:应用内集成多个可收集个人信息的第三方SDK,但未在隐私政策逐一说明是否向第三方共享信息;App首次运行未弹窗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申请打开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时,未同步告知用户其目的。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表示,将不断加大对App的监督检查力度,并强化对已责令整改或行政处罚的App进行跟踪复测,对问题突出、整改不彻底的App及运营企业,坚决采取下架、停接入、停域名、行政处罚等措施进行严厉处置。

  截至目前,广州银行并未回应被点名一事。但毫无疑问的是,此次被通报存在诸多问题,将对广州银行上市进程有所影响。据了解,广州银行也曾于2019年10月被通报,存在带病提拔等多项问题。

  具体包括:银行综合实力与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定位不相匹配,个别分行服务实体经济、小微企业成效不明显;授信不良资产责任认定与追责管理不到位;组织人事制度执行不严格,存在“带病提拔”等问题。

(文章来源:财富动力网)

Tags: ?与合规,信息披露等有关的51个问题。广州银行的不良处置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关键问题的讨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