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正文

40.1亿元领投!凯赛生物携手山西打造合成生物界最大项目

来源 2020-10-12 21:17:45 国际新闻

  新型生物基材料“独角兽”凯赛生物又有新动作了。10月12日,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凯赛生物”)公告称,公司拟出资40.1亿元,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合作打造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其中包含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生物基聚酰胺等产业化项目。

  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向媒体表示,该项目为“合成生物学史上最大的项目”。在此消息刺激下,凯赛生物今日报收104.49元/股,涨4.23%。

  大手笔加码合成生物

  根据凯赛生物披露的信息,此次合作将成立项目公司。凯赛生物或其子公司拟在一期项目中合计出资40.1亿元,并在每个项目公司中持有不低于50.125%的股权。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管委会拟以协调的国有主体、政府产业基金等主体合计出资39.9亿元,在每个项目中持有不超过49.875%的股权。

  凯赛生物出资的资金来源主要系IPO募集资金、自有资金等。今年8月,凯赛生物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募资总额达55亿元。合作双方预计将陆续增资至合计80亿元的资本金,预计在3年内实缴到位。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凯赛生物此番在山西上述产业园的投资项目包括24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项目、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和年产8万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项目。此举意味着凯赛生物将进一步加码合成生物。

  公开资料显示,合成生物技术是对传统化学合成法的颠覆。它通过使用生物质为原材料,或运用生物方法进行大规模物质加工与转化并生产工业商品。和石化路线相比,目前生物制造产品平均节能减排30%-50%。由于能帮助解决人类对传统石化、化工产品的过度依赖,以及与之相伴的环境污染、安全风险等问题,该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新材料产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高端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市场呼唤高性能新材料规模化发展。此次凯赛生物联手山西打造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就是乘了这股“东风”。但是,由于生物转化效率以及实验室合成到产业化放大过程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仍待解决,合成生物技术目前的实际运用还有较多掣肘。并且,该类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

  上市不久就破发

  凯赛生物成立于2000年,于2020年8月12日登陆科创板,系国内合成生物第一股。公司目前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产品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包括 DC12(月桂二酸)、DC13(巴西酸)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和生物基戊二胺。其中,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在全球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9月28日,凯赛生物在上交所互动平台“霸气”披露,“目前,暂无与公司在业务模式、产品种类上均完全可比的同类企业”。

  但就是这样一家市场地位显著的公司,在上市不久后股价就遭遇破发。8月12日,凯赛生物以150.86元/股开盘,较发行价133.45元/股溢价13.05%。盘中股价一度高至198元/股,市值冲破800亿元。然而,仅仅时隔四个交易日,8月17日,凯赛生物股价自开盘后便开始下挫,并迅速跌破133.45元/股的发行价。

  凯赛生物的破发或许与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下滑有关。2017年至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13.63亿元、17.57亿元、19.16亿元;净利润3.33亿元、4.66亿元以及4.79亿元。但在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均有所下降。期内实现营收为7.93亿元,同比下降28.46%,净利润2.06亿元,同比下降18.47%。

  除了业绩下滑,凯赛生物还有不少经营风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产品单一的风险。2017-2019年间,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9.62%、99.7%和99.56%。换言之,如果未来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销售下滑,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打击巨大。并且,在2017-2019年间,凯赛生物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6%、85%、78%,已呈下滑趋势。对于此,企业解释称,2018年和2019年,公司进行了其他碳链二元酸生产实验,占用了部分产能。

  此外,公司还存在对境外市场依赖较大的风险。2017-2019年间,公司外销收入占比分别为 60.16%、58.93%和54.44%。产品外销地区主要包括美国、欧盟等,因此后续若包括美国在内的上述国家或地区对其出口产品和进口原材料大幅提升关税或实施贸易限制政策,也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Tags: 40.1亿元领投!凯赛生物携手山西打造合成生物界最大项目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