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正文

布洛芬为何一盒难求?媒体解读

来源 2022-12-13 10:03:16 国内新闻

放开后,治疗新冠的药物被挤兑了,妇孺皆知的连花清瘟最先售罄,一盒难求!很快“布洛芬”这个名字就登上了热搜,成为民众争相购买的退热良药,价格也成倍上涨,很快也买不着了,成为继连花清瘟之后又一个卖断货的退热药物,买不到布洛芬的民众很快就将眼光投向了“对乙酰酚”这个陌生的名字,现在也已经基本买不着了。

为何布洛芬们会一盒难求呢?怎么就这么难呢?说到底是这次的放开有点仓促,准备不足,老百姓没有什么准备,上面的准备也不充足。物以稀为贵,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是真的要做到熟练运用到生活中却是很难的。

 

 

1、口罩在2020年初也上演过这一幕

在2020年疫情刚刚爆发之后的一段时间,口罩也是千金难买,因为需求量太大了,猛然增多的数十倍需求,直接将库存耗光,但是生产速度短时间是跟不上的,口罩价格也随之大涨,于是刺激了很多人去购买口罩机生产口罩,生产汽车的比亚迪也投入了生产口罩的浪潮!很快口罩机的价格也大涨,卖口罩机的也跟着发财,花了大价钱购买的口罩机是要有原材料的,于是生产口罩的原材料“无纺布”的价格也大涨。

口罩生意是当时最好的生意,稳健医疗、金春股份和百亚股份等依靠无纺布和口罩业务在2020年相继实现了IPO,以稳健医疗为例,2019年前三季度的营收为31亿,到了今年已经达到了76亿,同期净利润更是从4亿增长到13亿。

 

核心的原因还是需求突然间暴增,2019年中国生产了50亿只口罩,其中医用口罩27亿只,平均下来每天生产740万只医用口罩,但是我们平时基本是不戴口罩的,笔者在这之前从未戴过口罩,也从未买过口罩,但是疫情突然发生,家家户户,每个人都得戴口罩,这种需求量是巨大的,是天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国,不怕需求量大,就怕没有订单,在2020年的1月25日的口罩产量为800万只(武汉是1月23日封的城),到了2月29日,口罩日生产力就已经暴涨到1.16亿只,短短35天生产量增长了13.5倍。这还不是终点。2020年全年中国出口的口罩数量高达2242亿,价值3400亿元。口罩在当时其实也就紧张了2个月,产能上来后就又变成白菜价!

 


2、此时的布洛芬就是当年的口罩

布洛芬现在就是当时的口罩,因为放开了,按照专家的说法 ,将来90%的人都会被感染,而中国14亿人口,将来恐怕超过12亿人口会被感染,感染后如何治疗?目前来看,部分是无症状的,有症状的主要是发烧、发热、咳嗽、鼻塞、乏力、疼痛、咽喉肿痛等,但是这些症状中最要命的是发烧,迅速会发烧到超过39度,如果没有退烧药的话,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较大危害。

 

 

布洛芬这种退烧药平时的销量是稳定的,感冒的人就那么多,使用的人其实不多,问问身边的人吧,没有几个在以前知道这个药品的名字的,使用率我粗略估计一下不会超过5%,但是现在就要求100%有,哪怕感染新冠后高烧的概率是20%,那你能够保证自己不是那20%吗?没有人敢这么保证的,这是健康,没有人会拿这种发烧超过39度的事情去赌一把的,毕竟20%的概率挺高了。况且上有父母、中有丈夫妻子、下有儿女,一家五口人,按照概率也会有一个高烧超过39度的。那么就必须要储备了。

 

 

按理来说,国家既然知道的消息最多,对新冠最了解,那么就应该在开放之前将这些紧要的医疗物资提前生产,就应该督促企业备产,计划赶不上变化,11月11日出台的防疫20条还是宣称“坚定动态清零不动摇”的,不到1个月后的12月7日的新10条就删除了这句话,并且取消了健康码、核酸检测和封控措施,这就意味着基本放开了。

中间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国家防疫政策发生了360度的转变,必定是发生了我们看不到的重要事情,准备工作是来不及做的,这次放开是有点仓促的,企业根本就来不及生产。

 

 

3、民众也准备不足

国家在这件事情上准备不足, 民众更是如此,在12月7日正式宣告放开之前的一个星期,各地的防疫政策已经大幅“解绑”,当时的舆论是新冠是感冒,主要是无症状,政府每次发的感染数字也是无症状占了绝大多数。

这就让相当一部分老百姓认为新冠就是感冒,感染了也只是无症状的,所以刚开始放开的那几天大家是欢欣鼓舞的,欢快地就小跑出去呼吸新鲜空气了,刚开始两天都挺高兴的,都在发朋友圈:天气正好,一片繁荣景象。

但是事实很快转变,感染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反应很强烈,迅速高烧超过39度,浑身疼痛难忍,浑身乏力,关键是持有这种症状的比例还不低,具体有多大我不知道,我看身边的朋友和亲戚感染的情况,这个比例起码有20%,看网上网民的自述留言,有这么严重反应的占比应该是超过20%的,因为国家也没有相关数据,所以我说的只是自己的估计比例,并非是官方公布的数据。

 

 

这个时候被现实教育的老百姓就发现新冠不是感冒了,比感冒要严重得多,必须得备药了,这种事情传得很快的,大家都有亲戚朋友和同事,只要有很小一部分,比如1%的人感染了,那么就会有大量的现实案例出来,这个时候大家就沉不住气了,线下药房的,线上药店的,不到一个星期,基本都抢光了。

生产连花清瘟的以岭药业在放开后股价屡创新高,生产布洛芬的龙头企业新华制药短短6个交易日股价大涨68%,收获了5个涨停板,另一个生产布洛芬的上市公司亨迪药业最近4个交易日股价大涨54%。

 

 

说到底这是“医药挤兑”,以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如果准备充足,绝对不会买不到货的,但是突然放开,大家没有准备,一窝蜂去购买,便是医药挤兑,问题是没有规划,没有政府的分配,自由就会变成混乱,尤其是紧缺的情况下,先下手买的,必定是买的超过自己本身是需求量,有备无患嘛,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用不到的,因为发生的概率可能只有20%。

但是问题是,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是那80%,如果现在国家说,大家都不要抢购布洛芬了,变成国家战略物资,分配给每个社区街道和乡村,生病后需要的就去购买,保证有货,不需要提前购买,如果是这么操作,就不会形成抢购和挤兑,因为实际需求的人没有那么多,而且也是依次发生的,并非是同时发生。

 

 

但是现在政策变了,以前是国家负责防疫,个人是被动的,现在自己才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你就得提前去备药,感染了就得靠自己扛过去,没药就自己想办法,没办法就打120,如果打不通,说明医院也被挤兑了,最后的结果依然是自己待在家里自己治疗自己扛。

一种极度稀缺的商品,按照政府分配是最好的方式,单纯依靠市场是会出问题的,这个问题和口罩不同,毕竟当时全国封控了一个月,那一个月全国大部分老百姓是不出门的,所以即便是买不到口罩也没有关系,因为不出门啊!

但是现在,如果你没有退烧的药品,你就只能硬扛,真的很难受的,一个成年男性自己扛也还算好,但是如果这是你的父母妻儿在扛着,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

 

 

我相信两个月以后产能上来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会大大缓解,但是问题是未来1个月是感染的高峰期,可能会有数千万甚至上亿人要接受这种高烧的折磨。

如果买不到布洛芬怎么办?第一是继续在网上下单订购,万一运气好轮到你了;其次是寻找其他替代物,还有很多中药也是清热的,可以选择替代物;第三是万一感染高烧了,向亲戚朋友、邻居们求助一下,看谁有多余的,相互互助一下;第四、做好防护措施,尽量晚感染,最好不感染


Tags: 布洛芬为何一盒难求?媒体解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